重庆旅游切换城市

㕵㕵㕵 7人已点评  查看地图

当前位置: 重庆旅游网 > 涪陵区旅游

涪陵区简介

一、涪陵区情 
  1、位置:介于东经106°56’—107°43’,北纬29°21’—30°01’之间。地处长江、乌江交汇处,素有渝东南大门之称,是乌江流域20多个县市区的物质集散地。 
  2、面积和人口:总面积2941.46平方公里,2003年末全区户籍人口ll1.50万人,其中农业人口82.73万人,占74.2%;非农业人口28.77万人,占25.8%;男性57.34万人,女性54.16万人。 
  3、历史文化:涪陵因乌江古称涪水,巴国先王陵墓多葬于此而得名。2000多年前,巴围存此设郡,秦、汉、晋时设枳县,自唐以来一直为州所在地。新中国成立后为涪陵地区,辖10个县,1995年撤地设涪陵市(地级),下辖两区一市三县,l998年重庆直辖后改设涪陵区。 
  4、地形:以低山浅丘为主。 
  5、气候:亚热带季风气候,四季分明,气候温和。 
  6、年降水量:1072毫米。 
  7、河流:14条。 
  8、水、电、气:水资源丰富,电力工业超前发展,地方电网自成体系,电力供应自给有余,天燃气充足。 
  9、港口:23个。 
  10、年吞吐量:客运1162万人,货运212万吨,大型新建集装箱码头已投入使用。 
  11、机场:距江北国际机场80公里。 
  12、旅游饭店:50个,星级饭店9个,其中三星级以上6个。 
  13、交通:已建成水路、公路、铁路交通枢纽。区内水泥公路总长1477公里,有直抵主城区的渝涪高速公路,渝怀铁路2005年通车。规划中的渝长(沙)高速公路及南涪、渝利两条铁路贯穿全境。长江横贯东西,乌江纵穿南北。 
  14、邮电通信业:2003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4.8亿元,比上年增长10%。年末固定电话交换机容量达到26.35万门,移动电话交换机容量达到85万门;拥有固定电话用户22.87万户,移动电话用户27.97万户,分别比上年增加近8万户和9万户;住宅电话用户普及率由上年的35.6%提高到35.9%,其中城市住宅电话用户普及率提高到90.58%。

涪陵区特产

榨菜: 在中国名目繁多、品味各异的酱腌菜制品中,涪陵榨菜可算得佼佼者。它以表似碧玉、红如玛瑙的外观形态,鲜、香、嫩、脆的特殊风味,以及营养丰富、方便可口和耐储存耐烹调等许多优点,佐餐、侑茶调味等多种用途而驰名中外,与欧洲的酸黄瓜、甜酸甘蓝并称世界三大名腌菜。也是中国对外出口的三大名菜(榨菜、薇菜、竹笋)之一。因涪陵区是榨菜的发源地和集中产地,故被誉为中国的榨菜之乡。   榨菜是利用一种名叫茎瘤芥的蔬菜栽培植物的瘤茎(俗名青菜头)作原料,经过专门加工腌制而成的腌菜食品。四川东部的土壤、气候条件最适宜茎瘤芥生长,所形成的瘤茎部分尤为肥嫩;其加工时的自然环境也得天独厚,可以在自然风的微微吹拂下进行露天风脱水,在适宜的气温条件下进行腌制加工;加上长期积累起来的一整套独特的加工工艺,使瘤茎丰富的营养成分得以保持和合理转化,并显示出独特的品味。   18世纪初叶,涪陵长江沿岸已有茎瘤芥的栽培,将它制成榨菜则始于清光绪二十四年(1898)。次年,涪陵人邱寿安开始进行批量商业加工并投放市场,但至清末还处于独家经营状态,直至民国初才迅速传开,至20世纪20年代形成一大行业,其后历久不衰,至今已逾百年。

涪陵区旅游特色

周易园 原名点易洞,位于长江北岸,与涪陵城隔江相望。据《舆地纪胜》和《涪州志》载,北宋程颐曾在此注《易》6载,写成理学代表作《易传》,程氏理学由此发祥。园西壁上刻有“点易洞”字迹。 ... 涪陵·石夹沟景区   石夹沟景区位于重庆市涪陵区城东南约45公里的武陵山乡(原龙塘乡)境内,平均海拔约1500米,属著名的武陵山脉西南段。夏季气温低于市区7-10摄氏度。景区方圆面积约30平方公...
重庆旅游:
重庆市旅游 巴南区旅游 北碚区旅游 涪陵区旅游 黔江区旅游 巫山县旅游 万州区旅游 荣昌县旅游 丰都县旅游 开县旅游 南川区旅游 永川区旅游 城口县旅游 大足区旅游 垫江县旅游 奉节县旅游 合川区旅游 江津区旅游 梁平县旅游 彭水县旅游 石柱县旅游 铜梁县旅游 巫溪县旅游 武隆县旅游 秀山县旅游 酉阳县旅游 云阳县旅游 忠县旅游 潼南县旅游 璧山县旅游